第773章 明日帝国 开疆扩土(7)
建安四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绵延数千里的暴雪几乎将整个塞北大漠压在厚厚的白雪之下,牛羊无踪影,枯草难逢春,自阴山防线向北五百里内,寻不到一个匈奴部落!同样的,第六军团防区外的草原上,鲜卑人也远远的躲开,商路时断时续,让边疆市集的日子分外难熬。好在西域商路复通,南洋海路开辟,让各大商家寻到了新的利润来源,而不再一棵树上吊死。
虽然贸易量萎缩,税赋减少,可并州、幽州的税入仍创出了新高。幽州仰仗的是雄厚的工业基础,而并州则是优质的煤石资源,加上西域俘虏充实进来,让几大主矿产量迭创新高。且伴随疆域扩大,煤石的应用越发多样,需求量日益攀升。由此,五矿集团开始了创建以来的急速腾飞。纵使大雪封路,也难以阻挡煤石外运的脚步。
经过一年恢复,百里无人烟的豫州初步有了生气,沿着官道行去,可见路边聚居地村落、城镇,百姓们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利用上冻前的时期再播种一茬蔬菜, 赚取得钱财足够家人过上一个富庶的新年。
邾县, 第五军军部所在地,其西南隔江相望即是江夏镇,如今驻扎着孙策水军,也是孙曹结盟的凭据之一。去年曹操豫州战败之后, 便迅速做出调整, 割让了江夏给孙策,换取其支援。而后, 孙策花费大力气整饬, 将刘表时代日渐没落的江夏建设的生机勃勃,水军日夜操练, 商贾往来穿梭, 俨然成为了江南贸易枢纽。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高勇的水军从未骚扰过商船,至多是收取一部分税费罢了。由此, 江夏周边水域成为了双方渔民、商人暗中贸易的所在,但凡北方出现新商品,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江夏的集市上。
巡视过军队驻地后,陈晋沿着江边缓行,军长史邓侯和第八军将军杨川依次跟随。杨川此来是商讨渡江侦察事宜,希望年末的侦察能够加上第八军的部分将士,以便未来渡江南下时能够抢得先机。原本陈晋对此是支持的, 谁知曹操、孙策突然加强了江防,并仿效北方搞起了身份牌制度,使得潜伏侦察的风险大增。半个月前的渡江行动就折损了三人,也引起了敌人的警惕。
“杨将军,此事还需等待, 孙策已经有所警觉,连续渡江只怕适得其反。况且, 孙策水军的实力也在快速膨胀,加上曹操的荆州水军, 威胁甚大。”陈晋斟酌着用词解释道,“眼下北方威胁骤减, 而明后年主公发兵南下的可能性甚高。故此,我打算暂停渡江三个月,待明年开春时集中一次侦察, 并顺带着搅一搅江南平稳的局面。”
杨川诧然道:“陈将军的意思是敌后作战?”
邓侯道:“不错, 深入敌后,搅他个天翻地覆。此计划正在谋划之中, 一旦成型立即上报统帅部,到时候不仅第八军,十七军和第四军也将参与进来,算是渡江南下前的一次试探。”
杨川琢磨了一阵,点头道:“是个好法子,不怕打草惊蛇,又能牵制敌军部署。只是风险有些大,敌后作战,稍有不慎就将被敌人包围,生死难料。”
陈晋闻言望了望江南,感叹道:“虽则艰苦风险巨大,却也是打磨的好机会,但凡有所建树,将来必是栋梁。”
“是啊,南下恐怕是这批将士最后的机会了,眼看就到了退伍的年龄,一个个心急火燎的,总想着立功拿勋章。”说到这杨川嘿然一笑,“或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立功的机会呢!走,到前面的江防舰队驻地看看老杜去,没能参加南洋扫荡作战,他的心理也憋屈的紧呢。”
北方的暴雪连续下了数日,直至十一月初方才停歇。沿着一零二国道北上,车外景色让高勇记起了伟人的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词啊,这要是谱成曲唱起来,别有风味!只是,主公,这秦皇汉武都知道,可后面的唐宗宋祖是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又是谁?”陪同高勇视察冀州的冀州道御史杨俊悄悄地一脸困惑的问道。
他的旁边,接任耿逵担任冀州刺史的高堂隆同样的满脸问号,曾经是法学院首名的他博览群书,居然也没有想到这几个名字的出处。至于别驾、薄曹、治中等人更是面面相觑,几个名字闻所未闻啊。
眼看几双眼睛望过来,高勇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起来,更是让几人莫名其妙。“此乃机密,你们猜不到,也不必去猜。也许他们存在,也许他们消失,也许他们不过是一个名字,何必深究呢?珍惜眼前吧,珍惜这万里江山千万百姓!”
“不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高堂隆笑了起来,体会到词句中的深意,也愈发佩服秦王的文采。“至于风流人物吗……哈哈哈,非年轻英俊的季才莫属了!据说为了探访民情吏治,季才可是风里来雨里去,正和风流二字啊!”虽是调侃,却可见高堂隆对杨俊的赞赏与推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