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四百余匹由匈奴部落购买的战马陆续运抵玄菟郡城。同时,兵工作坊全线开工,以每日十五把战刀、五套普通铠甲、二十杆枪、戟的速度生产军械。有鉴于此,高勇决定正式开始编练新军。
以之前高顺挑选出来的郡兵及新征体格健壮的士兵为基础连续进行两轮筛选,挑出体质合格、素质过硬者三千六百人,根据《新军纲要》成立三个作战团: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
骑兵战马目前仅有五百余匹,包括外购和原来存有。由于数量不足,高勇建议采用轮换训练方式。至于具体训练高勇不是很懂,毕竟现代军事都已被机械化代替,早已没有了骑兵的身影,有关训练的知识也是和机械化兵种相关,放在现在骑兵身上完全无用。于是,高勇直接将骑兵具体训练交给高顺、魏明和沮授等人,自己仅提供力所能及的战术思想指导,如奔袭、奇袭、包抄、大范围大纵深穿插、机动作战等。
至于步兵训练则是高勇能够全力发挥的地方。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陆军步兵的核心作用始终未曾改变,只要是攻城略地绝少不了步兵出阵。况且,千余年间任凭武器冷热交替更新换代,步兵作为军事力量的核心,其战术、战略思想始终未有大的变化。
高勇根据现代陆军步兵和特种兵的训练教程,安排了在当时看来极其严格的训练科目,按照沮授的说法,此训练之严格比起秦军锐士、魏国武卒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天必修体能科目包括:十里山路(约五公里)三十公斤(即大约与三十升水同重的铁块、铅块等)负重越野跑(早晚各一次);附地挺身二百次;仰卧起坐二百次;引体向上二百次;蛙跳一里。
战斗技能训练科目包括:抗击打训练、野外求生训练、单兵格斗技巧、战阵训练以及最核心的思想教育等。
抗打击训练根据武警部队训练改进而来,增强士兵受到撞击与打击伤害时的抵抗力、自我保护能力,以求最大限度缩短回复时间。
野外求生训练采用侦查兵的训练模组,锻炼士兵在败退溃散后如何使自己生存下来并返回军营的能力。
单兵格斗技巧是高勇根据特种兵训练的方式设计的,强调在小队组织下如何发挥最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并在残酷的战斗环境中存活下来。
战阵训练选用两种基本阵型:其一为古代正面攻击力最强的罗马步兵方阵,此阵型重在整体配合,要求士兵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协调性;其二为两军混战时散开使用的绞杀阵型,该阵型以班为单位,每三人构成一个三角锥,一个班正好是三个三角锥,班长站立于三个三角锥的中心,因此这十人又刚好构成了一个大三角锥。每个三角锥由一人专司进攻杀敌,另两人负责协防,并根据情况不断转换攻防角色,始终保持一个人主攻、一个人主防、另有一个人随时策应的队形。此散兵阵型即可保证一段时间内持续稳定地攻击力、防御力,持续杀伤敌人有生力量消磨敌军斗志,又可减少己方伤亡。两种阵型有一个共同点:均需要士兵互相配合。通过战阵训练还可以让士兵了解:保护同伴即是保护自己,三个人互相协作的力量远大于三个人各自为战的力量。
思想教育暂时以爱国(当然是高勇治下的三郡)为主,等到天下大乱再慢慢转为热爱拥护新制度。
高勇亲自与众将商讨补充此训练方法,并将其作为作战部队的核心训练教程。随后任命魏明和孙泰为两个新步兵团团长,属于汉军体制中的校尉一级。当然,对外仍说是校尉。
次日,二人齐至郡府向高勇拜谢。刚进屋内,习惯性地屈膝行跪礼,可是腿弯了一半突然像是记起了什么,立刻改为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礼。
高勇满意的点点头,这是推行新军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原有郡兵继续使用汉军礼仪,而新设三团新军则统一规定采用新式军礼。尉官以上军官一律采用解放军敬礼方式,普通士兵采用另一种军礼:向正前方伸右臂45度,同时手掌伸直——即二战时期德军的敬礼方式。
高勇虽然反对**的惨无人道,但是对于德军却怀有深深的敬意,因为他们是二战中公认的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比那小日本不知强出多少倍!
一切都按照新规定执行,上级军官受礼后必须回礼。高勇同样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回复,问道:“报上姓名,军衔、军职!”
左侧孙泰比高勇高出一头,右侧魏明却仅高出少许。孙泰首先开口:“启禀主公,属下孙泰,军衔暂无,军职新一团团长。”
声如洪钟震得高勇耳膜都疼痛起来,笑道:“呵呵,孙校尉……啊!应该改作孙团长,声音洪亮有气魄!”
“启禀主公,属下魏明,军衔暂无,军职新二团团长。”
高勇看到二人如此拘谨,忍不住笑道:“别装严肃了,都是老朋友。坐下详聊,商讨一下新军训练的问题。”
二人亦微笑坐下:“用新军礼想不严肃都难,主公怎能想出如此军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