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赵氏就回来了,跟冯老爷子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老人家见李家人一直没有回来,便托赵氏把其中的几坛杏花酒送给李家,自己却是婉言谢绝了赵氏的留饭。
赵氏想着怎么回礼,二妮便自己抱出一坛桑果酒和一坛米酒,“冯爷爷,这是小女自己酿的哦,虽然不如杏花酒那么香醇,但是也别有一番味道,您回去尝尝,若是做得不好,下回就跟小女说说,小女才能进步呢!”
冯老爷子一听是二妮自己酿的,脸上的惊讶之色太明显,随即又换上了笑容,很是真诚地道了谢,“等杏子熟的时候,来杏花村啊,找两位小姐姐玩。”
赵氏又把家里的酱菜大头菜和腌酸笋各拿了两罐,总算没让老汉空着手回去。
二妮见着他挑着担的样子,还有些疑惑,这书生还是个老书生不应该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吗,二妮就拉着大妮研究,回头就得了赵氏一个爆栗子伺候,“别老是背后议论别人。”
没过一会儿,李家两家人都回来了,连李大晖和李大明也回来了。
“这几日不是要收割麦子了么,我们在店门上贴了纸,关门几天,回家来帮忙。”
赵氏便把刚刚冯老爷子来的事儿跟他们说了,李婶狐疑地哎了一声,“这冯家可真是有心,过年的时候送礼,正月里送礼,这下又来了,得亏啊,端午的时候没来呢,不然还真当亲戚走上了。”
赵氏笑道,“人家老爷子说了,端午不是他们没来,是忙着侄女出嫁,家里事情多就忘了来了,人家还埋怨你们呢,怎么一回都不上门去,老人家在这里可都委屈了。”
李婶有些无奈,又有些骄傲,“哎,也是,总不能人巴巴地来了,我们一回都不去啊,那等家里的麦子收好了,就买些礼物去趟,还别说这读书人家的规矩就是多,大明大晖没念着这恩情,人家啊却是真真切切给记上了。”
听说赵氏帮着给回了礼,忙道谢,“这没有你还不知道怎么办,总不能人大老远的来了,还让人白跑一趟啊,晚上我家吃饭,一起给秋儿过生辰去。”
“好咧,这女儿家就该富养,以后找个好婆家,也得娇养。”赵氏爽快地应了,“冯老爷子给我家也送了两坛杏花酒,也没啥回的,就把家里的米酒、腌菜的给回上一些了,突然之间来的,我还在地里看油菜呢,大妮去把我找来的,我家这几日也什么都没有,下回啊你上门的时候再把礼备多些得了!”
秋儿姐生辰,二妮送了一根络子,是绑在腰间的,用的如意结,宝蓝色的,很是好看,秋儿姐当场就系上了。
引得大妮和英子都朝二妮频频使眼色,无奈,只得答应回头教她们怎么打,哼哼,还想让她一人送一个,她还没那么好骗呢!这都花了她很长时间了。
晚上,来李婶家吃饭的人很多,桌子、碗筷的不够用,把周家的桌子、长条凳都扛过去了。
这时节地里的新鲜蔬菜众多,路边啊山上是野菜也不少,所以这蔬菜就很是丰富了,还有螺蛳、鱼这时节正是大量出没的时候,又杀了鸡、鸭,做了肉,菜式丰富,吃的大家伙儿都满嘴油光。
席间,林二婶还打趣秋儿姐,再过明天一个生辰,后年就及笄了,行过及笄礼,可就要嫁人了,把秋儿姐躁的满脸通红。
二妮想想也是满忧伤的,还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年龄,就要想着嫁人了,哎,也挺不容易的呢。
男子那桌,直接用了杏花酒招待,那淡淡的芳香传来时,把二妮馋得鼻子都痒了。
当晚回家后,二妮就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喝了杏花酒,还别说,这名声在外的果然不一样,酒很是清澈,没有丁点杂志,干净地像是水一般,嗅之清香,尝之绵甜,当真是色香味俱全。
二妮偷偷地喝了一小碗,这酒的浓度还比不上现代一杯红酒的浓度来得高,不过怕酒气露了馅,二妮没敢喝了。也下了决定把家里的杏花酒藏一壶出来,待她慢慢品尝。
第二日,二妮就被迫不及待的二郎给拉上了山。
这头天下午二郎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抓到了一小篓子的蚯蚓,又用细绳一个个地绑住了,信心满满地要上山钓黄鳝去。
二妮都懒得翻白眼,这稻田里,若是水田,便是天然的黄鳝洞好吗,值得还“蹬蹬蹬”地跑山上去吗!笨啊!
二郎兴奋地找了一个小水坑,翻来坑里的石头,果然里头就有黄鳝。提着绳子把蚯蚓放下去,待黄鳝咬住了蚯蚓,再奋力一拉。
“哈哈哈哈,我钓到了,好简单啊!”二郎高兴地向大家展示手中的成果。
二妮都不惜的吐槽了,明明可以直接用竹筐简单粗暴地直接抓起来,非得一条一条地钓起来,这是浪费资源啊!
二妮几个见他钓得开心,也不管他了。
这雨后的树桩上霉发许多蘑菇和木耳,二妮蹲在地上,一个个地掰。
若是家里的地方够大,她是不是也可以弄些木桩子自己把木耳和蘑菇养出来呢。
后世的蘑菇和木耳不都是人工发展的吗,哪里还有野生的呢。
二妮突然想起来,急切地说道,“大哥,昨天下了雨,我想去山上看看上回采银耳的地方,兴许一场雨之后更多了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