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吁了一口气,叶向高揉了揉面颊,这才悠然道:“看来我们这帮老朽,还没有紫英这个年轻人看问题看得透彻真实啊,都还成日里自我安慰,总觉得有些事情不会发生,有些情况不会那么糟糕,有些问题还可以解决,但是现实呢?呵呵,恐怕比我们最坏的预测都还要糟糕许多,这不是虚幻,而是迫在眉睫的事实啊。”
叶向高的坦然承认,让方从哲和齐永泰几人都是一惊,这意味着这位首辅大人承认和接受了冯紫英的这些预测评估,局势真的恶劣到这种程度了,冯紫英的预测真的要成真了么?
见几人都惊疑不定,叶向高叹了一口气,“义忠亲王前几日来找我,公然表现希望监国,但被我断然拒绝了,……”
“拒绝之后他倒是显得很平静,当时我还以为他会不会要去找太上皇来施压,所以我一度很担心,但现在看来他应该是先就找过太上皇,没有能得到结果,所以那个时候的平静应该就是下了决心要离开南下了,……”
“他是底气十足啊,料定我们不会答应,但是一样胸有成竹,他的底气并非来自于牛继宗的宣府军,而是还有更多的倚仗,我们小觑了他的决心和实力,……”
几人面面相觑,李三才忍不住道:“可宣府军那时候还在和蓟镇军激战啊。”
“激战也许就是虚晃一枪,或者佯攻作势,很难说明问题。”叶向高摇头,“义忠亲王这种情形下他只能南下,我现在就真的担心如果义忠亲王自立监国,甚至就在南京七部的架子下成立内阁和七部,那我们该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那就只能宣布他为叛逆,立即出兵征讨,若是有半点犹豫,朝廷便威信全无,国将不国!”齐永泰斩钉截铁地道:“无论有多么艰难,有多大阻碍,都必须如此,大周不能变成南北朝那等乱世局面,那只会让北边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有机可乘,甚至变成蒙元时代的重演!”
齐永泰这番话的确让人心惊,但是若非两宋时北地被辽金所统治,使得汉人政权孱弱不堪,最终才会让蒙元一句横扫,河山沉沦。
现在如果大周变成南北对峙长期化,那北方还能抵挡得住女真和蒙古的侵袭?一旦北地沦陷,唇亡齿寒,江南还能偏安?想想也不可能。
“乘风兄说得对,这等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有半点含糊,若是我等都犹豫不决,只怕朝中更会有人趁机妖言惑众,蛊惑人心酿成大祸了。”
李三才这个时候也显得格外坚决,倒是让齐永泰高看了对方一眼。
一直以来他都不太喜欢这个出身北地却和江南士人黏黏糊糊的家伙,而且此人也还和皇上走得太过近乎,有点儿左右逢源的感觉,这也让很多士人诟病。
但今日此人的表态倒还让人观感好了许多,至少在这等关乎朝廷生死存亡,南北士人命运的问题上没有站不稳立场。
叶向高和方从哲交换了一下眼神,也缓缓点头。
齐永泰和李三才固然不愿见到这一幕,对他们来说,却更没有选择余地。
义忠亲王选择了汤宾尹、缪昌期、贾敬和朱国祯、顾天峻他们,其实就相当于和他们在朝中的江南士人划清界限了。
无论如何她叶向高和方从哲都不可能去给汤宾尹他们做配角,这关乎叶方二人作为江南士人领袖的尊严,官可以不当,但是士人自尊却不能失。
再说了,现在情势虽然险恶,但是也非毫无机会,朝廷正朔在手,论军事实力朝廷仍然稳稳压倒江南,王子腾和牛继宗固然能打,但是冯唐、尤世功、曹文诏以及孙承宗这些人也不差,这和前明“靖难之役”时的情形可不同。
“紫英,你既然早就看穿了这一点,局面也如你所言如此险恶,朝廷已经下定决心,如果义忠亲王敢于另立,那朝廷自当宣布其为叛乱,立即讨伐,但说易行难,我们要做到征讨凯旋,其中亦颇有难处,所以恐怕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准备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方从哲是掌管财政的次辅,最是明白朝廷现在的难处。
一旦义忠亲王在江南扯起反旗,必然会中断漕运,湖广那边王子腾肯定也会立即发动,也就意味着整个北地的粮食顿时就要告急,这还没算今年大旱可能带来的更大困难。
边军的粮食是须臾短缺不得的,薪饷可以暂缓,但没了粮食,当兵的如何生活?
目前京通二仓的粮食尚未补足,山东到徐州一线水次仓的真实情况也不得而知,而且陈继先的淮扬镇横亘在徐州,他究竟站在哪边也不好说,可以说这粮食问题立即就要成为一个悬在头顶的火盆,一旦倾倒,那就是遍地火起。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哪怕冯紫英早就就此思考过无数次,但是真正面临着要处置应对,孰先孰后,轻重缓急,而且还要考虑朝廷承受能力,都需要仔细斟酌。
冯紫英也不太清楚朝廷内部究竟现在还有多大的家底儿,究竟是毫无应对策略,还是只是大意低估了义忠亲王一方?
叶向高和齐永泰他们当然也没有指望冯紫英就能替朝廷筹划方略,他们只是想要借重冯紫英跳出藩篱的思维,也许能找出一些不一样的路径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