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暖阁之中,见到已经坐在首位上的皇帝,陈新甲立刻拱手作揖,静静等着下文。
其实得知崇祯皇帝让自己单独在暖阁商谈机要的时候,陈新甲便是暗喜,心道王承恩那老太监看人果真没有走眼。
那王争战功不断,再加上司礼监的关照,这才一路青云直上,此番自己力荐其封伯,可真是两面讨好。
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封赏开支不说,若是接下来在崇祯皇帝面前表现得当,取代杨嗣昌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就不远了。
尽管松锦局势好转,但崇祯皇帝依旧脸有忧色,头也没抬的问道:
“五省剿贼局势如何了?”
自入阁以来,陈新甲便愈发觉得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当真是没错,上心叵测,崇祯皇帝的心思往往猜不透看不明,说真的,自己并不能像杨嗣昌那样如鱼得水。
陈新甲恭恭敬敬的回答:
“回皇上,眼下五省的局势,还不算太明朗......”
其实陈新甲这番话已经是往好听的说了,七月中,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终究是突破官军的封锁而合兵一处,一下子声势大振,号称五十万,在河南、湖广等地攻城略地,官军无不望风而逃。
反观官军这边,则让人并不看好。
傅宗龙和保定总督杨文岳见阻截不成,也是合兵一处,对外号称二十万,分遣诸将守备各城,张网布置,准备与李、张、罗联军决战。
说是二十万,其实官军真正能上阵的也就剩下四五万最多,大部分还都是被闯军连败的疲惫之师。
就算傅宗龙、杨文岳两位总督有意剿贼,下面的诸将也是口听心不听,对李自成这个闯王的名号畏惧万分,随时准备弃城逃跑。
说起来,李自成缺少马队,正巧张献忠精善马队,号称来去如风,闯军多是流民充数,声势大但战力不足,罗汝才所部人数虽少,但却都是精良老营。
他们三个一合兵,那可就再也不是到处跑的乌合之众了,无论人数还是马步战力上,都已经远远超过河南和湖广的官军。
若是用现代的话去说,眼下的农民军已经由内而外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战略游击进入全面反攻的状态了。
话说回来也让人有些唏嘘感慨,想当初山东军在河南的时候,农民军被其连败,不可一世的闯王李自成都差点死在开封城外。
然而王争的能征善战却遭到皇帝猜忌,不仅连下圣旨叱责,更是严令山东兵马退出河南,眼下则是被打发到辽东救火。
河南境内也就剩下李国能、陈永福这些山东军外系将领驻扎在开封城附近,但李自成好像有点后怕,说什么都不去碰开封和归德府。
这也没什么,反正地方大的很,去别的地方一样能发展,柿子还是要捡软的捏,最难啃的留到最后再说。
七月下旬,傅宗龙和杨文岳两位总督集重兵与李、张、罗联军决战,双发在汝宁府的孟家庄激战,中原五省的军将们表现并不比松山城外的王朴那些人好上多少,战斗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贺人龙怕损失太多被左良玉吞并,当了一回王朴,率部先逃,其余两位总兵虎大威和李国奇稍微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算是给傅宗龙、杨文岳两位总督个面子,紧跟着没多久就步了贺人龙的后尘。
官军各部成了崇祯初年的流贼,争先恐后的溃逃,无论兵将都是不甘落于人后,好像在后面追的才是官军。
要是仔细算上一算,傅宗龙和保定总督杨文岳的联军就连七天都没撑到,傅宗龙运气差了些,在乱军之中被李过抓到,最后在阵前被斩首,保定总督杨文岳则是在参将吴惟忠率领家丁的拼死保护下,辗转逃到了开封境内。
说起来有点意思,闯军一见前面是开封,立刻调转马头就不追了,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正赶上山东军的外系将领,开封城守副将陈永福巡视,见到是王大帅曾经在登莱的老上官败退回来,不敢怠慢,立刻带着人给接到城内好生照看。
那一夜陈永福和刘国能等人一直在商量,最后决定将消息传回历城,询问军议司后续如何安置。
傅宗龙可是正儿八经的总督,这等级别的高官尽管从前也有死在乱军中的,但是那无从考证,找也找不到,这被农民军抓到阵前斩首还是头一遭。
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士气大振,当即就是商议要不要趁势再打一次开封,要是开封打下来,河南就稳了,张献忠和罗汝才觉得可以打,但李自成说不行。
外头这么多软柿子不捏,非挑那硬骨头捡,还说什么他是闯王,自有谋划,保教那王争不打自乱。
说着说着那话就变了味,李自成带着闯王的威势去招揽张献忠,那可是带着俯视的心态,可张献忠是何等人物,自然不想屈居人下。
尽管当下没说什么,但就算他只有一个马队,心中依然在盘算着离开闯军独自回湖广发展,官军这么弱,错失良机可不行。
罗汝才老奸巨猾,一直微笑着当和事佬,自己则一直在回避李自成的问话,压根就没提归顺闯军的事情。
农民军这次会议表面上还算和气,但私底委实已经是分崩离析,八大王和曹操见到官军颓弱至此,实际上都不再甘心留在李自成身边,已经找机会离开李自成自谋出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