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是一个残暴的王朝,它对百姓残忍,苛捐杂税一增再增,严酷的刑法让天下百姓都害怕。始皇帝、二世都喜欢奢华与享受,庞大的宫殿、蜿蜒的驰道、修河筑坝,工程庞大众多。有些工程其实出于军事民用的考虑、如长城、如直道、如河渠,但这些工程还没有开始造福于百姓,就已经逼得各地怨言四起。在百姓的心中,始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自己。在有心的挑拨之中,修筑的东西全部成了始皇帝的罪证。——这就是一个王朝不与民共息、不施仁政的下场。
秦国一直奉行的是耕战制度,但耕战制度只能造福少部分人。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这种制度就会损坏大部分百姓的利益。秦国通过耕战制度养了大批的部队,所以受益者就是秦国的士卒!在以法治国的国策之下,士卒就是执法者最锋利的武器,当这些武器没有敌人的时候,它就会对准自己,对向秦国的百姓。百姓惶恐,天下又如何得安宁?
嬴子婴早就想到这些,他的思想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变。在最初的时候,他刚刚杀了赵高夺取了政权,那时候想到的就是废除耕战制度,轻徭薄赋挽回秦国。可是他的政令才刚刚下达,刘邦就打进了关中。那时候嬴子婴为了稳固权势,依旧用的是那群旧的官僚,等嬴子婴征战之后,他们很明显是阴奉阳违,所以政令根本就没传达出去。打败刘邦之后,嬴子婴立马准备战事,甚至连咸阳都未回。他亲上函谷,最终遭到了咸阳事变,亲手葬送了他的国家。
他开始流亡,开始落魄。最后在冯英的帮助下,他依靠战争和诡计拿下北地,在那时候,战争又让他迷失了。在他看来,只有战争才尽快的复国,只有用耕战体系才能让他手中的将士为他效命,即使要改变,也要打下关中在改。他继续推行这耕战制度,不可否认,这种制度在打仗的时候非常有效,它能让嬴子婴很快的取得了将士们的忠心。他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然而战争有胜有败,他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所以他陷进了战争的泥泞当中,不可自拔。
他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渐渐的迷失。他带着部队不停的打仗,每天都能感觉到死亡的来临。章邯的意外死去,让他喜出望外,韩信的悄然到来让他恐惧万分。在这个时候,他心里想着的是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自己唯有打下去。
蒯彻的一席话让他醒悟了过来,让他还想起自己拥有的不光是责任,还有拯救!只有拯救才能复国,战争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嬴子婴想起了后世的一段话:“知道什么是拯救吗?拯救就是爱,用大爱去挽回。”
秦国不单单只有士卒,还有百姓,战争不是目地,拯救才是目地。
他心中早已经有治病的良方,却偏偏拖着病躯要寻人报仇!
复国不是报仇,到这一刻他才醒悟。
嬴子婴缓缓目视着周围所有人,那一张张熟悉的、不熟悉的、狰狞的、平静的脸孔。嬴子婴终于笑了,他张着嘴呵呵的笑着,两只眼睛都眯成了弯月,等笑够了他才说道:“孤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你们下去吧!随时准备孤的号令!”
“喏!”诸位将军抱拳称喏,一个个转身离去。
等大帐只剩下他一人之后,嬴子婴才从怀里摸出一张洗得乌黑的锦帕,这面锦帕写的是尉寮写的半篇《上谋》,不过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上谋不是一部兵书,也不是治国的良策,它就是尉寮老死之前写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书中写道:“謀者,智也。有所思,故而謀之。天下凡俗所能謀者,无外乎人、物、权利、天下。吾之上谋,在于谋心,谋他人之心,明自己之心。”
上谋所讲的,在嬴子婴看来,更像是后世的心理学书籍。它讲了如何利用自己去影响他人,如何去洞悉别人的想法,如何看明白自己。嬴子婴以前觉得自己明白,现在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明白。人在棋盘中,身为棋子,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会被放在哪个位置呢?位置、环境,都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决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只有洞悉了自己,坚定了信念,才不会被当成棋子。
要挽回民心,唯有拯救,这方法他心里早有了。
嬴子婴拿出了竹简,仔细思索着。如今秦国已经灭亡,各地战火不断,实际上很多刑罚都已经名存实亡。天下已经乱了,已经没有法了,这才会使得各地的盗贼横行,危害百姓。自己现在要做的,是要重新立法,即为:盗、奸、杀人者有罪,罪不祸及他人。严重者斩之,轻者服刑。不割耳鼻,不残手足,刑者服其劳。
写完这段话,嬴子婴笑了笑。如今按照这局势,这东西是写给人看的,用嘛还得慢慢来。百姓关心的还是赋税的问题,嬴子婴决定不破不立,要来就来一场大的!反正关中的世家大族也差不多都完了,,想要得到一批人的支持,肯定会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他落笔写道:以前苛捐杂税全部废除,百姓赋税只收田赋,根据田地丈量纳税,可以纳粮也可以纳钱,税率只收三成。分田量地,收荒田为官府(注)所有,由官府一律统管,检地,登陆户册,划地均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